我院参加2017年红十字博爱周纪念活动暨学习宣传贯彻红十字会法启动仪式 在第70个“5.8”世界红十字日到来之际,2017年5月7日上午9:30分,由云南省红十字会主办的“云南省红十字会2017年红十字博爱周纪念活动暨学习宣传贯彻红十字会法启动仪式”在昆明市南屏步行街广场举行。 云南省政府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高峰,省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陈勋儒,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董和春,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杜克琳,省地税局巡视员张美琼,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建颖,省卫计委副主任张宽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胥廷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施边明,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李联斌,省应急办专职副主任陈建华,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潘晓玲,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龚云尊,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成文,省红十字会副巡视员梁先平,省工商局副巡视员冯林,省直机关工委副巡视员王建民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董和春代表省红十字会致辞,高峰作了重要讲话。领导们分别对近年来向红十字会捐赠的爱心单位及个人代表颁发博爱捐助匾,并接受爱心企业及个人现场捐赠。 随后,举行了文艺演出及红十字法和应急救护知识有奖竞答。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及嘉宾还视察了义诊和服务咨询点。 我院作为红十字会员单位,一直以来都积极支持红十字会的各项公益活动。此次由孙建军副院长带队,神经内科贾帆主任,医务部杨红玲主任,肾内科陈波副主任,以及李晓梅、石丽英2名护士,8:30就来到了南屏步行街广场,马上投入到了工作中。只见他们穿好工作服,搭帐篷,支桌子,摆资料,放设备,认真为过往群众答疑解惑,测血压,并发放宣传资料。2个多小时的宣传义诊活动,共义诊咨询1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100份。在为百姓服务的同时,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医院2017年4月份共收到来自患者及家属的感谢6起,其中红包感谢2起,感谢信2起,锦旗感谢2起。受到患者及家属感谢的科室有:老年病科(2次)、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甲乳普外科。 神经内科一位患者自从住进科室,医生就对病人认真负责、明确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护士们用温馨的语言安慰患者、用温暖的小手小心的给患者打针,特别是主治医生,每天几次用细心温馨的语言问患者的病情,耐心安慰患者和其他病友,使患者得到提前康复出院。衷心感谢全科医生、护士!受到患者感谢的还有:神经外科:患者赠送锦旗一面“医德高尚,爱心备至”感谢刘林医生。 眼科:患者赠送锦旗一面“医德高尚,温暖人心”感谢眼科周伟主任、顾冬云医生及全体医务人员。急诊外科刘良主任对病人细心、耐心解释,医疗技术精湛,是位医德双馨的好医生。急诊内科尚云波主任相当好,对病人关心、耐心、细致,患者非常感谢。甲乳科台熠杰主任、何赛医师非常优秀。 老年病科两位患者为了感谢黄云达、陈乐宁医生,分别送1000元、200元红包,两位医生婉言谢绝退还患者。 (投诉管理办公室供稿)
4月20日,云南省财政厅在我院开展了2014年-2016年度省属医院专项能力建设项目绩效评审工作,项目评审结果将与2017年省属公立医院专项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挂钩。评审组由社保处李惠英处长为领队,由7位专家和3名工作人员组成。我院有3个项目接受评审,分别是:省级医院急诊能力提升项目、妇幼健康能力提升项目、省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我院高度重视,由张荣副院长负责,组织获得项目资金支持的15个临床、医技科室完成了精心细致的迎评准备。迎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由财务部牵头,得到了医务部、病案统计科、科教科、教学科、人力资源部、医学装备部、院务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医院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精神。卢军书记和5位院领导全程参与了评审汇报会,做为项目代表,急诊内科尚云波主任、产科李涓主任、病理科孙涛主任、儿科蔡琳副院长先后做了汇报。汇报内容涵盖5大方面,(1)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诊疗服务量和质量变化、新技术引进开展、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管理、质量管控、便民措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结构优化、继续教育、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与带教,科研项目申报开展;(3)政府指令性任务:对口支援、分级诊疗、卫生应急救援等;(4)医院及科室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绩效分配;(5)科室发展遇到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经过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提问和打分等评审环节,我院3个项目的评审工作顺利完成,获得了评审组的一致好评和认可,预计将高分通过。我院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夯实了专科基础,加快了学科建设,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各项业务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和优质的服务。但是,各个专科能力建设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妇幼管理工作及产科能力建设,最大程度降低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死亡率,昆明市卫计委邀请北京朝阳区医院产科专家对辖区内医院产科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工作。我院作为官渡区内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受本次带教评审及检查。 2017年4月12日,由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范玲、主任医师刘晓巍、北京安贞医院产科主任李燕娜、北京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刘秀玲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我院进行现场检查、指导、评审及督导,昆明市卫生计生局妇幼处宋继红处长、官渡区妇幼保健院秦茂华副院长等率领的市县区级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负责人一行3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 我院高度重视产科能力建设工作,邵庆华院长、党委卢军书记等院领导出席了产科工作汇报会,邵庆华院长代表医院领导班子致欢迎辞,孙建军副院长以PPT形式从科室基本情况、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及科研教学等方面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院产科建设发展情况。 会后,专家组分别对我院产科门诊、病房、产房、手术室以及相关科室进行了现场检查评审,并进行了病历检查、问题解答、疑难病例讨论、危重孕产妇抢救演练等现场带教观摩。 通过一天实地检查指导,专家组对我院作为官渡区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转诊工作,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产房、门诊候诊室、咨询室、新生儿病房的设置布局、流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学术研究型病历书写思维方式等进行了精准到位点评,对病案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讲解、分析和答疑,对危重孕产妇抢救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点评。 通过此次检查及带教评审,为从事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观摩课,同时我院产科处置危急重症能力也给检查组专家及到会的各医院妇产科主任及妇幼专干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本次专家检查指导,我院将进一步完善产科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妇幼卫生项目的管理水平,规范产科病历书写,提升学科建设能力,为更好地实现妇幼保健工作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月8日上午,我院特邀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作了题为“做有温度的医者”的人文系列专题讲座,此次专题讲座由蔡琳副院长主持,全院休班的1000余名干部员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专题讲座中,白剑峰记者从医者智慧、医者佛心、医者仁心、医者柔心、医者善心等几个方面,结合真实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何为一名“有温度的医者”、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列举了一个个曾经的、现在的、知名的、无名的医者和他们身上发生的让人感动、让人温暖的故事。最后,他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死亡相对于医疗的意义,提出医疗的作用并不是解决死亡,而是解决人的疾患,给予患者作为“人”的关怀与慰藉。作为有温度的医者,应当有正确的生死观,在治疗已无意义、死亡无法避免时,要勇于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 白剑峰记者的精彩讲座不时博得台下听众阵阵掌声,我院作为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分会的云南省主委单位,邵庆华院长表示强调人文医学教育,对现行医患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今后还将不断举办类似的系列人文专题培训讲座,不断提升我院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有温度的优质服务。 白剑峰,资深记者,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等。通过多年来坚持对中国现行医疗环境下的人文医学进行关注、报道和研究,白剑峰记者收集了大量真实感人的医学人文实例,先后编撰了被誉为“人文医学三部曲”的著作——《暖医》、《谁在妖魔化医生》和《中国式医患关系》。其在《暖医》中提出的“医学要有人的温度”“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等观点,曾在医生微信圈广为流传。
2017年3月28日,我院国家级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住院部1号楼1616会议室,成功举办了通科专业2016年秋季班学员的答辩考核暨毕业典礼。 答辩会邀请了蔡琳副院长出席并致辞,答辩专家由成都军区昆明总院药学部主任徐贵丽、我院神经内科主任贾帆及药剂科副主任陈瑞祥担任。2017年春季新招收学员和昆明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旁听了答辩过程。来自华宁县人民医院、华坪县人民医院和禄劝县人民医院的三名学员杨绍玉、杨国颍和姜海青先后经过了床旁问诊及案例考核,答辩专家们对每位学员进行了认真提问、评分,并对案例中涉及的用药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蔡琳副院长和徐贵丽主任对此次答辩过程进行总结,并对三位学员回到选送单位后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答辩暨毕业典礼顺利结束。
口腔科在日常工作中,时常由医生进行注射操作,结合我科的工作实际,于2017年3月24日科室晨会邀请门诊部护士长进行了《安全注射》的培训,护士长从安全注射的意义、操作规范及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血应急处理原则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后大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科主任并结合口腔科实际工作留下了课后思考题,以促进自学、扩宽思路。通过这次培训,大家知道安全注射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能运用正确的注射方法,这样按需培训的活动不仅实用有效,还受到大家的欢迎。
2017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2017年3月24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为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来,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良好氛围,根据官渡区关于开展2017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院积极筹备、认真执行,开展了以“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为主题的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活动涵盖院属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辖区居民各类目标人群,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以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形式,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积极筹备 保质保量 为保证此次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下发了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长寿、塘双、怡园三个社区服务站(中心)充分认识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思想上达成了一致。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将结核病防治宣传计划纳入工作议程,组织人员开展策划实施。准备了结核病防治宣传折页、宣传单等资料,从思想、人员、物资等方面筹划准备,保证了此次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深入基层 贴近群众 3月24日上午,宣传活动在三个社区同时开展,活动当天,各卫生服务站(中心)大门口悬挂布标,主题为“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同时通过深入到农贸市场、居住小区等人员聚集的区域进行现场宣传和答疑,加强了与群众的互动,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向群众普及了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国家结核病防治免费政策以及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此次活动一共有11名医务人员参与,共接受结核病咨询297人次,共发放结核病宣传资料897份。让辖区居民认知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有了更深了解,这次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2017年3月8日,我院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了联合协作医院签约授牌仪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党委书记姜旭、副院长郭强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我院领导以及干部职工200余人参加了签约授牌仪式。 首先,我院邵庆华院长代表医院领导班子致辞,热烈欢迎蒋立虹院长领衔的省一院领导团队的到来,衷心感谢省一院的各位领导、科室主任和干部职工对我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是我省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基层指导、灾难性急救和涉外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器官移植、微创医学、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肿瘤综合治疗等高端医疗技术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邵庆华院长希望我院与省一院本着“诚信、互补、发展、共赢”的合作原则,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整合双方医疗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省一院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指导和帮助我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院和科室管理水平,倾力打造特色专科,促进双方共同更好、更快发展。 随后,蒋立虹院长从省一院的基本情况、医疗形势分析、今年医院的工作措施和医联体探索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省一院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的具体方案以及对双方合作的展望。希望通过合作,帮助我院建设具有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提升诊治疑难危重症、重特大疾病的能力,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共享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医疗和信息技术应用等资源,促进我院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区域三级综合医院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连续的医疗保障服务。 最后,我院院长邵庆华、省一院院长蒋立虹分别代表双方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蒋立虹院长向邵庆华院长授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协作医院”牌匾。
???? 《人间世》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的10集新闻纪录片。在10集的体量里,不仅有重症抢救、120急救、还有公民器官捐献,有一个年轻癌症妈妈的抗癌日记,更有临终关怀……两年间,纪录片《人间世》的摄制团队扎根于上海市多个医院,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该片希望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此片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云南电视台到多家医院寻访素材,从不同的切入点以讲述故事的方式,为大家展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探索医患之间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所付出的努力。 经过与电视台多次沟通并实地采访拍摄,我院参加了主题为“爱”这一环节的节目录制。 2017年1月11日,我院肾病科杨玉琼主任在录制现场讲述了该科一名医生与患者马岚之间的故事。 故事要从2005年说起,那年一个时尚、幸福的女人与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结婚了。7个月后怀孕的妻子到医院检发现胎儿异常,追踪查因时发现妈妈肾脏异常。妈妈被诊断为:“多囊肾”---一种遗传性疾病,最后会出现肾衰竭。孩子引产了,马岚哭着提出离婚,她对爱人说:“我给不了你一个正常的家庭”。爱人坚定地说:“三个是过日子,两个人也是过日子!”从此以后夫妻俩辗转各大医院求治。曾有医生对他俩说:“不用医了,回家等着”。马岚绝望了,但爱人说:“你走了我怎么办?我只要你在!”爱人的话犹如一道光芒,照亮了自己;从此马岚在老公无微不至的照顾、鼓励下,开始工作,从一个普通的库管员,做到整个公司、有十几家分公司的主管。她说:“我想多陪老公几年啊”。 时间来到2008年8月,一个机灵、能干的研究生李琼医生来到了我院肾病科。李琼医生体检时,超声科主任指着屏幕上的影像,告诉她说,你的是多囊肾!作为一个肾科大夫,自己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2014年8月,马岚肾出血住院,李琼医院作为她的主管医生,这确实是一个巧合。对李琼医生而言,她清楚这种疾病的预后,她清楚有一天她也会和马岚一样!但是,她是医生,医治疾病是她的天职,她得在病人绝望的时候给予病人爱,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她不得不面对!她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煎熬!每天清晨当李琼医生踏入病房,她忘记了自己,面带微笑,轻声温柔的问马岚:昨晚睡得好吗?有什么不舒服吗?她还对马岚说:“我们无法选择疾病,但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与疾病斗争就像敌天我对抗,我强敌弱。无论处于什么阶段,我愿意与你携手一起对抗疾病、战胜疾病!”这就是医生伟大无私的爱!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给你在黑暗中带来一丝光亮。我想马岚是幸福的,她有爱,有爱人的爱,有医生的爱;李琼医生也是幸福的,因为她散发着爱的光芒和力量。 2017年1月,马岚又住院了,她必须透析才能维持生命,仍然是李琼医生接诊了她。因为呼吸困难,李琼用轮椅推着马岚做检查,紧急深静脉置管,送到血透室透析。到手术室做动静脉内瘘手术。为了治疗马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李琼医生对她说:“不用担心,我会用合理的方案给你治疗。”马岚流泪了!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医生这个行当是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医生越靠近佛,遭受的磨难和委屈就越多。与其说患者到医生那儿来看病,不如说是到医生那儿来寻找希望。那李琼医生的希望在哪?其实答案就在她自身:我和你一起手牵手,战胜疾病,共度难关! 这就是爱,这是发生在夫妻之间、医患之间爱的光芒,它是如此的美妙和温暖,指引着我们奔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