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重症医学科
一场花季女孩的生死阻击战

十四岁,如花的年纪;十四岁,青春懵懂的年纪;十四岁,赖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可是,几天前,一位十四岁花季女孩却经历了一场威胁生命的浩劫。

2020年9月14日凌晨00:18,我院儿科收住了一名14岁的女孩,该患儿意识不清,持续抽搐,家属提供不出任何原因。“癫痫持续状态”?

情况紧急!若抽搐得不到控制,会导致循环衰竭、不可逆的脑损伤,即便生命得到救治,但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对症治疗,刻不容缓!入院后立即给予控制抽搐、保护神经功能等相关治疗,抽搐很快得到控制,行头颅CT、MRI、腰穿以及相关检查后,抽搐原因仍不明,患儿仍处于昏迷状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9月15日16时转入神经内科,转入神经内科后患儿再次出现持续抽搐,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立即迅速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

患儿短短一天辗转了三个科室,病情进行性恶化,持续昏迷,甚至并发了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出现了休克,生命在一步步走向垂危...... 我科孙海燕主任立即组织重症团队骨干,积极维护患儿生命的同时,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了讨论、分析,要求尽快查明病因,挽救女孩即将逝去的生命。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阻击战正式拉开了帷幕。重症医学科团队集思广益,针对呈现出来很少的蛛丝马迹,每个人就像侦探般寻找可疑的线索。医护们分分秒秒守在少女床旁,严密观察病情,生怕错过一点点的病情变化。

诊断不明,探寻发病病史和病因相当关键。根据孩子发病前因贪玩手机耽搁学习而被母亲没收了手机,致孩子与母亲赌气后即发生抽搐昏迷这个线索,不能排除中毒尤其是致中枢兴奋的灭鼠药所致。追问孩子家长的发病前各种表现的同时要求孩子家长回家寻找是否有鼠药或其它药物;同时多方联系进行该类毒物检测,联系到相关检测单位后立即将血标本送去检验。

终于,女孩父母在孩子书架上某书本中发现一个“三步倒”的空袋子,旁边还有数粒散落的细碎药粒。虽然此时已超过48小时,且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孩子服了该毒物,但各种间接证据表明符合毒鼠强中毒表现,且我院及外院神经内科专家会诊,患者颅脑MRI表现符合中毒性脑病表现,抢救生命必须争分夺秒,且这时患者已经出现了心衰的表现,并已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了,生命危急关头,孙海燕主任当机立断不再等直接的毒物检验结果,指示马上为患儿行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治疗。由于是儿童,展秋玉护士长紧急联系找到适合该患儿血液净化的材料,主管医师卢峰和护理团队立即对患儿进行穿刺置管和血液净化治疗。

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患儿开始出现肢体的挣扎,然后有了自主睁眼,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能够落下。经过三次的血液净化治疗孩子意识完全清醒,不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恢复,脑功能与智力也没有受到影响。目前女孩已顺利出院回家休养。


毒鼠强,也被称为“三步倒”、“闻到死”、“一扫光”、“没鼠命”等等,被称为“街头毒药”。从这些俗称,足以看出其剧毒。据文献显示,5-10毫克毒鼠强便可致成人死亡,1千克可致20万人死亡,更可怕的是,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早在1991年,农业部即将毒鼠强为禁用品种,1999年国家经贸委将毒鼠强列为立即淘汰的产品而禁止生产、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毒鼠强远未绝迹。其误服常常发生群体中毒事件,往往造成生命威胁,有一定的死亡率,不可轻忽。

这场生死阻击战的胜利,得益于我院多学科协作的连续性,儿科、神经内科高度重视,及时检查,及时识别患儿危重程度,及时将患儿转至ICU器官功能及生命支持,得益于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敬畏生命,集思广益,抽丝剥茧,尽职尽责,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果断救治,成功挽回了这个花季女孩的宝贵的生命。